首页 - 成功案例 - 智慧园区 - 数字五台山智慧景区建设项目
数字五台山智慧景区建设项目
2024.06.21

 

 

一、项目背景

数字五台山智慧景区建设从游客出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紧跟时代步伐,建一流服务系统。通过信息技术提升旅游体验和旅游品质,为游客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数字五台山智慧景区建设将实现传统旅游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转变,实现景区管理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实现景区管理一体化、游客服务多元化。

最终达到一部手机游五台山、一个中心全面管控、一个体系全网营销的目标。

二、项目简介

整个数字五台山智慧景区系统采用以信敏智为核心,管理若干设备设施系统,吸收第三方数据信息,经过资源中台、大数据中台、算法中台、能力中台的数据和能力融合,建立上层互联网应用和核心应用,协助指挥中心对五台山景区进行管控和应急指挥调度。

由上到下共分为三个层次:业务展现层、业务支撑层、平台设备层。

业务展现层面向景区管理团队、指挥中心座席、景区商家、景区游客。景区管理团队和指挥中心座席以一张图为主要展现载体,景管通APP、无线对讲系统为辅助工具,包含指挥调度、综合态势、分析预警、大数据分析、可视化展示、融合通信等主要功能,提供音频、视频、图片、文本等通信手段。游客通过公众号、公众APP、小程序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场景提供服务。景区商家通过商家APP和PC端管理店铺的产品、订单、营销、OTA分销、与游客互动、提现等业务。平台管理者通过商城、智能互动、营销、招聘、培训功能管理商家,通过舆情监控、车辆分流、综合管控、能源管理、应急智慧管理景区。通过OA管理、物业管理、社区管理为景区管理团队、景区居民提供服务。平台通过AI智能技术,基于物联网的AR、VR等动态交互技术、基于webGL的二、三维地图引擎Cesium技术、基于Docker的智能中间件管理技术、数据中台技术等手段,保证游客、商家、景区管理团队、景区居民的智慧旅游、智慧社区、智慧办公体验。

业务支撑层作为展现层的逻辑实现以及数据、设备的综合管理层,采用信敏智作为整体支撑平台,向上屏蔽各类音视频数据来源、设备类型、通信系统、事件告警来源,向下联接各种设备和数据系统,提供丰富统一的接口能力,对上对下都可以无缝对接第三方系统新建新增设备和各类通信系统,形成巨大的扩展能力。信敏智系统由物联网IOT平台、智能化数字平台组成,提供设备管理、事件和设备联动、大数据存储和分析、GIS和三维建模、视频管理和视频AI分析等功能,信敏智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具备人脸识别、行为分析、态势分析等视频AI分析算法,而且在GIS部分采用空间数据引擎,通过结构化数据和数据库方式管理存储数据,通过空间索引技术实现空间数据分析。而且信敏智内部服务采用微服务集群管理的方式,实现可视化高效管理,真正实现了可配置、可管理、高可用的产品目标。

平台设备层由25个子系统设备组成,子系统设备部署在景区各个所需要的位置,数据跟信敏智平台互通,可以实现设备联动、高效管控,满足各种的应用场景的需要。

三、项目亮点

3.1 数智底座-信敏智

信敏智融合平台涵盖了资源、数据、算法、能力的基础平台。四个平台之间数据打通,能力共享,给上层应用提供可拔插、可扩展、可配置的数据基座。

自然生态监测平台以信敏智数字平台为核心,围绕“食、住、行、游、购、娱”等相关的安全和生态监管。实现跨系统融合,为生态业务提供消息及服务管理,快速灵活开发标准的数据服务,直接提供各种业务能力;并实现连接海量物联网设备。可以接入多种异构数据源,支持多目标、多协议的数据集成。

3.2 智慧应用—指挥管控

1.指挥调度:集成融合通信指挥平台,有效整合地理信息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集群通信、视频会商等技术平台,实现各业务应用的互联互通,实现调度资源可视、现场态势可视等功能,并支持一键直呼、协同调度多方景区资源,强化景区管理部门扁平化指挥调度的能力。

2.综合态势展示:以景区三维GIS为基础叠加环境信息、景区资源信息、重点区域信息、突发事件告警信息、应急资源分配信息、周边车流量统计信息等,提供统计图表、分布图、关系图、空间统计图、空间分布图、空间关系图等可视分析图表,为数据分析进行综合显示,实现多指标数据的并行监测分析,为管理者决策研判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提供领导驾驶舱、专题可视化展示功能。

3.应急资源监测:分类展示应急局相关的资源,例如视频监控、避难场所、物资仓库、危险源、救援队伍、专家、水务信息在地图分布情况,支持资源点位信息的查看,GIS地图上点击音频、视频查看资源,实现GIS联动功能。

4.突发事件监测:面向景区监控视频中自然生态事件监测的综合处理平台,提升极端气象、地质事件的预测、预警以及应急决策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处理能力,为切实保障景区安全提供更加有力的数据和技术支撑。

3.3 精细管控—全天候多维度无死角监测

利用卫星空间技术、地面专用传感设备、物联网技术、结构化视频监控、电子地图、电子围栏和地面无线传输技术于一体,建设智能灾害监测系统。实现人员识别,人员定位,轨迹查询,气象灾害监测、森林火灾监测、地质灾害监测和应急救援相关人员的的监测,最终实现五台山风景区全区域智慧化。

1.“天”维度监测:利用卫星空间技术、地面专用传感设备、物联网技术、结构化视频监控、电子地图、电子围栏和地面无线传输技术于一体,建设智能灾害监测系统,助力和保障景区智能化平台正常安全运行。实现人员识别,人员定位,轨迹查询,气象灾害监测、森林火灾监测、地质灾害监测和应急救援相关人员的的监测,最终实现五台山风景区全区域智慧化。

1)森林防火

利用H8、FY4A、FY3系列、NPP、Terra、Aqua、NOAA等多源卫星数据资源,对森林火点信息进行识别与提取,实现监测区域的24小时实时监控。

基于静止卫星监测到的最小明火面积为300-400平方米,基于极轨卫星监测到的最小明火面积为10-15平方米。

森林火情监测频次至少达到每10分钟1次。基于静止卫星的森林火情监测(火点处的亮温值等纬度)的态势感知(10分钟的监测频次)到系统分析(5-10分钟数据处理)的预警时延,低至15分钟,最大不超过25分钟。

发现疑似火情时,通过邮件、短信、网站、移动端等方式及时向业务人员发送疑似火点预警信息。

卫星监测到的森林火点预警推送信息包括监测时间、经纬度、地址、明火面积、土地利用类型等内容。

2)气象地质监测

基于遥感卫星的GIS技术对滑坡易发性区划进行了分析比较。由于各个地区的地质、土壤等条件不同,各参数对山体滑坡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因此分析时所使用的参数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利用GIS、遥感技术等对山体滑坡易发程度分析,以提高对该区山体滑坡的预测能力和应对效率。气象监测系统构建精细化的灾害天气预报,对山洪、泥石流、暴雨、雷电等自然灾害进行数值预报,实现监测与预报的集成与联动,为灾害预防和预报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快速融合区域组网雷达、地面加密自动站、多源数值预报资料。

集成高精度地形降尺度和偏差订正、气候学自适应偏差订正、机器学习等多种最新研发的技术方法。支持精准气象预报和服务,是“百米级、分钟级”气象预报服务的主要支撑系统。

3)自然生态监测

以卫星通信为核心,结合多种传感器的自动化滑坡监测预警系统是集成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展示为一体的系统。系统实现高度自动化监测,无人值守,降低人力成本;预警方式多样,邮件,声光,短信,界面;监测数据支持多种设备显示包括PC,手机,大屏;系统能实时监测分析并预警,同时有多种可视化展现形式;建立地灾监测数据库,实现数据一体化管理、交互及应用,服务地质灾害监测。数据库面向地质灾害监测业务应用需求,构建统一的数据存储、管理、应用和服务平台;兼容基础数据、基础地质、地质灾害调查、动态监测、业务应用等多源、多尺度海量数据,实现各类地质灾害与监测数据的一体化存储、管理和服务。为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监测、仪器远程控制、群测群防、预警策略设置、预警分析、预警发布等提供支撑。

2.“空”维度监测:无人机在空中视野宽阔,可实现对整个景区的快速巡查,提升巡查效率;对于应急事件可快速响应,缩短救援空档期;对于森林火情可安全捕捉灾情动态,辅助扑火指挥,减少火灾损失。

1)景区车辆管理

无人机携带高清摄像头与其他任务负载可做到快速升空,投入道路维护的工作中。为景区执勤人员提供高空辅助视角,协助管理人员快速收集现场目标基本信息,并快速指引疏导交通,快速恢复交通秩序。

2)景区巡逻

无人机携带高清摄像头与其他任务负载可做到快速升空,投入道路维护的工作中。为景区执勤人员提供高空辅助视角,协助管理人员快速收集现场目标基本信息,并快速指引疏导交通,快速恢复交通秩序。

3)景区搜索救援

当旅客违规进入某些未开发地点被困时,无人机可飞越地形和障碍,利用“上帝视角”大面积、快速搜救。凭借空中优势及变焦、广角、夜视、红外等超强感知能力,可实现高效搜寻。其中,无人机搭载的红外热成像相机可帮助采集现场热辐射数据,可找出肉眼不容易发现、但与环境存在着较大温差的物体,为白天、夜晚的搜寻与研判提供重要信息维度。当发现被救人员时,可通过喊话器对被救人员进行安抚,缓解焦虑情绪,通过抛投器,可快速空投急救物资,包括食物或医疗急救包。

4)景区空投物资

当旅客违规进入某些未开发地点被困时,无人机可飞越地形和障碍,利用“上帝视角”大面积、快速搜救。当发现被救人员时,可通过喊话器对被救人员进行安抚,缓解焦虑情绪,通过抛投器,可快速空投急救物资,包括食物或医疗急救包。

5)景区防火

利用无人机机动性强、灵活性高、监测范围广的优势,能有效解决复杂地理环境下火情信息获取的难题。无人机空中巡查时,可360度旋转摄像,实时传输视频图像,地面站能清晰看到林区各种动态信息,尤其是林区地理环境复杂的无人区、边界区,能够及时发现监控区域死角内的火点和冒烟点,缩短巡防时间,形成了“空陆立体式”火情监测格局。有效提高森林巡护与预警能力,让违规用火无处遁形。无人机巡防是景区乃至树林防火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举措,加强无人机的使用,将实现无人机防火巡、察、防一体化,使传统模式与新技术相结合,有效提高火灾预防与扑救综合能力。

6)景区地形测绘

全实景航拍拍摄,采取三维立体模型的呈现方式,帮助游客身临其境体验景区文化,结合位置数据实现个性化定制游览路线。这不仅能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精准的云旅游服务,提升用户体验,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也可避免因人流量过大带来的拥堵。此外,通过无人机的高精度图像采集和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化修复技术,可以精准计算出需要修缮的文物建筑的长度和宽度,并提供裂缝和塌方等破损处的测量数据,用于指导物理修缮,为重点文物安全风险监测与防范、文物病害微损监测和诊断提供更多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7)景区无人机飞行管制

近年来民用无人机的普及应用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无人机的技术比较发达的,可以被用来执行很多种任务,例如探测天气,航拍景色等。但是凡事都有着双面性,如果无人机技术被用到了一些错误的方面,例如探测情报上、无人机在上空发生故障,就会引起很严重的影响,所以在很多政府、宗教等景点的上空等特殊地点都是禁止无人机飞行的。建设科学有效的反无人机主动防御系统势在必行,由此诞生了无人机反制系统,能将景区以外的民用无人机在覆盖区域内限制或禁止起飞。

3.“地”维度监测:立体化生态智慧数据源地类监测系统架构如下图所示,包括“火、气、水、地、生”五大子系统。通过各子系统种类丰富的物联感知设备采集多维度的感知数据,经过有线、无线卫星等网络传输路径汇聚至监控指挥中心,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帮助管理人员实现景区地类生态资源健康状况的态势掌握,同时结合融合通信和无人机检测系统方便管理人员进行自然生态保护的统筹管理工作。

1)森林防火

林火智能监测是一个集视频监控技术、网络传输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图像智能识别技术于一体的综合系统。系统基于内置烟火识别算法的热成像双光谱中载云台设备为核心,可对烟雾、火点进行双重识别,使火情发现更快速、火情报警更准确、误报率更低,实现森林火灾的全方位、立体化监测。基于深度学习的烟火识别算法以AI、大数据技术为基础,通过大量模拟实验、大量实际项目烟火数据样本,提取烟火多重特征进行学习判断,做到烟火识别更准确。

热成像双光谱中载云台采用热成像技术环境适应性强,对雾、霾、雨等恶劣天气的抗干扰能力强,即使在多雨雾环境下也能清晰成像,实现了森林防火的全天候监控预警。

在无网无电区域,采用风光互补供电方式,并将监测防火点算法前置,通过卫星或无线通信方式,将火点信息上报至中心,联动无人机巡检或人工巡查。

2)防火检查站

在森林关键防火检查站区域,对进出人车进行智能监测抓拍,并且联动控制音柱以语音形式,通过配置的LED屏以文字形式告知进入关键防火区域的人员,进行防火宣传、警示和安全提醒,提高进山人员防火意识;突发警情,防火检查站支持一键紧急报警,报警信息会立即传送到指挥中心,便于安保人员更快定位事件态势;安保人员基于防火检查站可实现紧急喊话,最终实现安保力量派发,提升事件处理速率。

3)应急呼叫

为确保森林防火紧急随时上报以及游客应急报警,设计应急呼叫站,对进入区域的人员、车辆进行报警语音文字提示,如:您已进入森林防火区域,请勿携带火种;同时可以通过一键紧急报警,报警信息会立即传送到指挥中心,便于安保人员更快定位事件态势,以及安保力量派发,提升事件处理速率。

4)气象监测

7*24小时视频实时监控

气象五要素视频画面叠加

气象数据平台对接

5)水质、水污染及防汛

综合利用高光谱反演、视频监控、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河湖水环境要素进行原位实时监测,提供水污染智能告警、应急会商、领导驾驶舱,水质评价和趋势比对分析等应用功能,帮助用户快速处置水污染事件和掌握所辖区域河湖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6)水质监测

在污水处理厂对排放污水进行监测,实现污染快速溯源,为执法监督或应急处置提供决策支撑,最大限度降低水污染对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

对于景区周围河流水域,通过智能摄像机对水尺进行监控,对水位尺进行读取,直接获得水位的数值,并可接入雨量计实现雨量监测,同时摄像机也可传输图像和视频,直观查看现场的水位情况和降雨,实现水雨情实时监测,为汛情监视、洪水及水资源调度提供服务。

7)地质灾害

面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充分应用多维感知、人工智能、物联网、北斗等先进技术,在地质灾害区域通过雨量计、土壤含水率计、GNSS位移监测、裂缝计、倾角加速度计等传感器设备,结合智能视频设备,对雨量、地表位移、土壤含水率等因子进行监测,并基于监测数据管理、地质灾害一张图等功能,实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立体化、可视化监测,智能辅助地质灾害预警救灾。最终形成“即时感知、高效运行、智能监管”的地质灾害防治新格局。

8)动植物生长监测

综合利用AI智能、红外感应等多维视频感知方式,结合气象、土壤等环境数据,对野生动物以及珍稀植物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科研监测,实现“动态监测、影像管理、统计分析、可视展示”的业务闭环。

9)虫情监测

利用现代光、电、数控技术,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自动完成诱虫、杀虫、收集等系统作业,通过GPRS移动无线网络,定时拍照采集接虫盒内收集的虫体图片,自动上传到云平台,平台每天自动记录采集数据,形成虫害数据库,可以通过数据列表和图表的形式展现,工作人员可随时远程了解以虫体的情况和变化,制定防控措施。

10)农作物

系统建设可将耕地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以及农作物光照强度实时监测并传回指挥中心,让工作人员在监控中心就能感知到现场的温度和湿度变化,同时各种数据可以和视频进行叠加,既可以看到监控区域又可以感知监控区域的环境情况。

4.“人”维度监测:为徒步爱好者提供卫星应急求助终端设备。当在无公网信号覆盖的地区遇到紧急情况时,按下SOS键,设备会发送求救相关信息到低轨卫星,卫星将该信息通过卫星地面站转发给指挥中心。使求救者在任何地区都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救援,确保人身安全和减少财产损失。终端能够在全球发送呼救信息,每15秒发送通信信号,可持续工作96小时。终端配备卷尺天线,小巧智能,含有落水遇难等自动开启功能,是应急必备卫星通信产品。

建设方案包含PDT数字集群、eChat公网集群、融合通信平台,应急通信等系统,覆盖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607.43平方公里范围,系统整体分为四个层次,信息孤岛、融合汇聚层、统一支撑层、综合应用层。

信息孤岛包括新建的PDT集群、公网集群,管委会现有的PSTN电话系统,以及公安、城管等部门的对讲系统。

PDT数字集群设计分为网络层、应用层、终端层。规划在网络层建设7个PDT固定基站及1套PDT同频同播控制系统,实现五台山景区内的无线信号100%全覆盖,并辐射周边部分区域,同时对进山公路进行覆盖。实现景区工作人员语音对讲、定位上报等功能,并可实现指挥中心对各单位的集群指挥调度功能。

3.4 智慧景区基础设施

计算机网络:一套覆盖整体五台山全部区域的信息网络系统,为临时指挥中心/新建指挥中心、软件平台、智慧停车、自然生态智慧监测、智慧景区基础设施、智慧旅游服务、智慧园区等分部之间提供先进的、高速的、稳定的、安全的数据传输渠道,实现多个业务系统的融合互通。

视频监控:一套覆盖景区主要景观、主干道路、客流集中地段、事故多发地段的视频摄像系统,通过实时监控与智能分析,为景区管理、游客疏导、应急预案实施、指挥调度提供有力保障。

公共广播:一套能覆盖整个景区主干道路、客流集中地段的公共广播系统,该系统日常为景区提供背景音乐、事务性通知、遇到紧急问题时能够及时通知到游客安全撤离保护人身安全。

时钟管理:一套时钟系统,通过时钟服务器对各网络设备统一授时,避免因手工设置时间、时区时令变动、系统波动等原因造成各设备之间时间不一致。

信息发布:一套覆盖景区主要出入口、主要景点景观、客流集中地段、事故多发地段的信息显示系统,通过中心集中管控,及时发布景区景点信息,天气预警信息,导览指引信息,使游客、管理人员、景区居民等能及时且直观的了解景区情况,对应急事项进行联动。

能源计量:一套能源计量系统,对景区三级配电用电进行统计分析,实时报告能源计量结果,从而减少浪费,进而降低费用。

弯道预警:在景区主干道路弯道处建立行车弯道预警系统,对来往车辆行人进行及时预警提示,加大安全保障。

综合布线:结合景区综合管网,对主干、主干分支、分支主干、分支等区域进行整体配线建设,通过地埋挖沟、架设通讯杆、借用运营商管网等方式,建立一套覆盖全景区范围内的光缆通讯渠道,满足本次项目及未来拓展的网络通讯需求。

综合配电:一套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的配电系统,满足本次项目及未来拓展的电力负荷需要。

四、 效益分析

数字五台山智慧景区项目完工后,将在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营销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项目建成后,不仅能使游客充分享受数字化带来的便捷舒适,还能为景区的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产业化转型和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支撑,助力太忻一体化经济区绿色发展。

获取相关资料
下载地址将会发送至您填写的邮箱
相关案例
国信上海旗舰店智慧展厅建设项目
2024-05-24
青岛微电子产业园智慧园区建设项目
2024-05-11
青啤科技研发中心智慧园区建设方案
2024-05-10
  • 在线客服
  • 电话咨询
  • 微信
  • 短视频